本文目录一览:
苗族有没有称自己母亲是大老婆的风俗
在许多地区苗族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姑表婚习俗,即舅舅有取外甥女为儿媳的权利,称为“还娘头”。一般是娶长甥女或被看中的某个女儿,不论女方愿意与否,都须服从,谓之“舅家要,跑不掉”。如若外嫁,须备一份重礼送给舅家,叫“还娘钱”。
有二种情况:一是男性爸爸妈妈看好某个女儿或想与有女出嫁的别人结为亲朋好友,征求男子汉愿意,便请媒婆前去出谋划策。二是男士早与某女情深刻含义笃,告知爸爸妈妈得到适用,相请媒婆去女性家全面这桩婚姻大事。媒婆,苗语称“勒浪”或“勾首”,性_不限,一般熟悉婚姻生活礼仪知识,能说能言善辩,伶牙俐齿。
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以后,凡苗家人结婚,都是遵循新婚三晚不同宿的习俗。
苗族不是母系氏族 苗族婚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女子对于夫妻居住地的变化,因习惯的惰性决不是那么适应,于是有了举行婚礼后,新娘即返回娘家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或农忙之时才到夫家小住几天,直到怀孕临产才到夫家长住的“坐家”的习俗(“坐家”指夫妻结婚后,女方即与丈夫共同生活在一起,湘西、贵州的苗族在历史上大都不坐家)。
苗族结婚有哪些婚礼习俗
苗族还有一种“拉婚”的习俗,即“抢婚”或“拖姑娘”。这是一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社会不相适应,逐渐被淘汰。苗族男青年在路上遇到苗族姑娘,若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愿意,小伙子可以将姑娘抢回家,请媒人三天至七天前往女方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从此姑娘就是小伙子的媳妇。
苗族人在结婚时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订婚习俗: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通过媒人多次往返沟通,俗称“多求为贵”。女方家商量同意后,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等形式正式订婚。过礼与讨庚:订婚后,男方要在结婚前一年选择合适的时间向女方“过礼”,礼物包括糍粑、酒、肉、米、糖等。
苗族婚礼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由社交与择偶:社交活动: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青年男女有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如湘西的“赶边边场”、黔东南的“游方”、广西融水的“坐妹”等,以对歌形式谈恋爱最具代表性。择偶标准:苗族青年择偶时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而非财产和家境。
在广西一些地区,新娘茶是一种盛行的习俗。新娘茶是指新媳妇第二天早晨必须进行的第一件事——向亲人敬茶。新娘会早早起床,一边准备洗脸水,一边煮茶。新娘茶的水必须是某一口井的最早挑的那担水,水和锅都不能有油星,这样才能带来吉利。辣子面的祝福 白族人婚礼以热烈隆重著称。
讨亲:这是苗族婚礼的第一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男方父母看中某个女孩,或希望与有女出嫁的家庭结为亲家,会征求儿子的意见,然后请媒人前去提亲。二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会告知父母并获得支持,然后请媒人去女方家商量婚事。
苗族有哪些风俗?苗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祭鼓节**:这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每七年举行一次,以纪念祖先。活动中,会宰杀牯子牛,跳芦笙舞,并邀请亲朋好友共餐,以增进感情和家庭和睦。 **音乐与舞蹈**:苗族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尤其是芦笙舞,其技艺高超,广受欢迎。
苗篝节是苗族人民为庆祝丰收和祈求幸福而举行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苗族人民会点燃篝火,围绕篝火载歌载舞,进行各种***活动。此外,还有传统的篝火晚会和各种民俗表演,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苗族的文化和传统。这个节日充分展示了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能歌善舞的特性。
苗族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俗习惯: **开年节**: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待客习俗: 盛情款待:当客人来访时,苗族人会杀鸡宰鸭来热情招待。 牛角酒敬客:对于远道而来的贵客,苗族人有先请客人饮牛角酒的习俗。 饮食礼仪: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则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若客人没有吃饱喝足,会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有:苗族服饰文化、苗族舞蹈文化、苗族节日文化、芦笙音乐、若尔盖、虹节。苗族服饰文化 苗族的服饰是他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以绣花为特色,花纹繁复绚丽,色彩鲜艳。苗族男子则喜欢佩戴银饰,银饰品丰富多样,如银环、银耳饰、银链等。
苗族传统文化中,信仰万物有灵,对自然充满崇拜,并尊敬祖先。苗族拥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除了传统的节日和祭祀活动外,还有一些与食物相关的节日。在苗族家中作客时,有特定的礼仪需遵守。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应主动去取鸡头食用。客人通常也不应取食鸡肝、鸡内脏和鸡腿,这些通常会留给老年妇女和儿童。
苗族有哪些风俗?
苗族的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吃油茶:油茶是苗族待客的一种重要饮品,由油炸后的爆花米掺水煮成。客人喝油茶会使主人高兴,不喝则可能被视为瞧不起主人。在某些地区,客人还需按顺序喝三杯茶,分别是油茶、苦茶和甜茶。 踩脚:这是苗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苗族的风俗习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分别是生活习惯、节日习惯、婚丧习惯、建筑习惯、服装习惯。
苗族大婚:苗族的婚礼非常隆重,通常延续数天,包括求婚、纳彩礼、婚礼仪式等环节,以及丰富的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动。婚礼上,新娘通常会穿着传统的苗族节日服装“蓬莱袄”。苗族新屋宴:当苗族人新建一座房子时,通常会举行新屋宴来庆祝。
饮食习俗: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苗族的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节日习俗- 苗年: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日期不统一,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等活动。- 赶秋节:在每年的四月初八,纪念神农的恩德,举行对歌、跳鼓、打秋千等***活动。
苗族婚俗: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男女在婚前有特定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花山节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期间有各种庆祝活动。在婚恋过程中,糯米饭是必不可少的食品,糯米粑有时被用作信物。婚礼上,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吃特定的糯米粑。